专家呼吁:珍视血战铁证紫金山碉堡群
巍巍紫金山屹立于南京城外,东西绵亘7公里,风景秀丽而又深嵌历史。徜徉山麓,步步都可触摸到历史的碎片。散落在密林深处的一个个碉堡,就是这样的碎片。
这些碉堡问世于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动荡岁月,经历过南京保卫战的漫天烽火,见证了中国军人奋不顾身的血战场面,也见证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疯狂屠杀。
1
紫金山碉堡群:国内规模最大的抗日碉堡群
紫金山有3峰,主峰为第一峰,又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第二峰又名茅山,在主峰东面,海拔368.5米;第三峰又名天堡山,在主峰西面,海拔244.5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少提及的小山——红茅岭,海拔208.1米,南京保卫战期间,中方称之为老虎洞阵地,日方则称为227高地。

紫金山全景
紫金山现存64个碉堡,构筑十分坚固。碉堡以圆筒形居多,少数为长方形。碉堡顶部平坦,通气孔多数为直孔,少数为斜孔。碉堡射击孔至少1个,至多5个。紫金山现存的碉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抗日碉堡群。
紫金山东部的碉堡

紫金山东部的碉堡分布图
紫金山东部是指东马腰以东黄马以南的山地。东部现存碉堡10个,其中3个严重毁伤。
紫金山东部现存的碉堡 ↓↓

东马腰正东200米的碉堡(A-1)

东马腰东南300米的碉堡(A-2),有相连的掩蔽部

范鸿仙墓西北400米的碉堡(A-3)

范鸿仙墓东北400米的碉堡(A-4)
西山的碉堡

西山的碉堡分布图
孝陵卫至中山陵东沟停车场的低矮小山,民国时称为西山。西山现有7座碉堡,其中6座是大型连体碉堡。
西山现存的碉堡 ↓↓

陵园新村张学良公馆原址的大型地下室(B-1)

老邮局西北400米的碉堡(B-2)

老邮局西北200米的碉堡(B-3)

724所东围墙旁边的碉堡(B-4)
明孝陵两侧的碉堡

明孝陵周围的碉堡分布图
明孝陵东西两侧地面起伏不大,几乎无险可守。但这里的碉堡还不少,东侧现存8个,西侧现存4个,在明孝陵宝顶的西北面还有1个。
明孝陵两侧现存的碉堡 ↓↓

紫霞湖水塔正北300米的碉堡(C-1)

紫霞湖水塔正西60米的碉堡(C-2)

紫霞湖水塔西南200米的碉堡(C-3)

明孝陵文武方门东南角的碉堡(C-4)
山脊上的碉堡

第一峰和第三峰的碉堡分布图

第二峰的碉堡分布图
目前在山脊上共发现7个碉堡,其中有一个是大型掩蔽部。
山脊上的现存的碉堡 ↓↓

紫金山天文台东端的碉堡(D-1)

第一峰营房东侧围墙外的碉堡(D-2)

第一峰部队营房东边的大型掩蔽部(D-3)
紫金山西部的碉堡

紫金山西部的碉堡分布图
紫金山西部系指天文台以西的山体,这里山势比较陡峭。紫金山西部现存碉堡12个,都是第一批修筑的,选址、设计和施工较粗糙。碉堡均未发现明显的战斗毁伤。
西部现存的碉堡 ↓↓

电影机械厂大烟囱东面100米的碉堡(E-1)

大烟囱东面180米的碉堡(E-2)

大烟囱东南300米山腰上的大型碉堡(E-3)

天文路反光镜下方100米的碉堡(E-4)
紫金山北部的碉堡

王家湾和蒋王庙的碉堡分布图

航空烈士公墓和岔路口的碉堡分布图
紫金山北部的碉堡数量很少,从蒋王庙、王家湾、航空烈士公墓到岔路口,目前仅发现8个碉堡。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南京保卫战期间紫金山北部没有发生激烈的大规模战斗。
北部现存的碉堡 ↓↓

樱驼花园登山小道旁的碉堡(F-1)

王家湾登山小道旁的大型连体碉堡(F-2)

蒋王庙登山官道公共厕所南方100米的观测所(F-3)
城墙上的碉堡

明城墙上的碉堡分布图
从紫金山索道起点站到中山门,这一段城墙是中山陵园的边界线。其上共有6个碉堡,射击孔在城墙外侧,人员出入口在城墙内侧。有一个碉堡开有2个射击孔,其余5个均为单孔。6个碉堡均无明显的战斗毁伤痕迹,至今保留完好。
城墙上现存的碉堡 ↓↓

紫金山龙脖子城墙拐角处的碉堡(G-1)

琵琶湖西南角城墙拐角旁的碉堡(G-2)

前湖西侧城墙拐角处的碉堡(G-3)
紫金山附近的碉堡

双拜巷135号院内的碉堡(H-1)

江苏省农科院桃园内的碉堡(H-2)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北面的碉堡(H-3)
2
碉堡群见证中国守军浴血奋战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从上海撤退,日军紧追不舍,迅速包围南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奉命固守紫金山,紫金山上到处是铁丝网、鹿砦和各种防御工事,全由守军把守。
12月10日清晨,日军第16师团向紫金山发起全面进攻;第33联队猛攻红茅岭、第二峰;第9联队向灵谷寺、中山陵一带进攻;第20联队向中央运动场进攻,然后一路向西,攻击西山。紫金山战场上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是老虎洞阵地、第一峰、第二峰、西山阵地和明孝陵东侧。

日军第16师团进攻紫金山的路线图

日军进攻紫金山

日军在紫金山东麓的重炮阵地
12月10日清晨,第33联队攻打的第一个目标是教导总队第3旅罗雨丰营防守的老虎洞阵地(红茅岭),这里是紫金山战场的首战之地。老虎洞失守后,第33联队迅速越过东马腰顺着山脊向西攻打第二峰,遭到了教导总队的顽强抵抗,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二峰(左)与红茅岭(右),结合部为东马腰
12月12日下午,日军冲入第一峰东南麓松树稀少的守军阵地,教导总队官兵利用步枪、机枪猛烈射击,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但由于遭到日军的猛烈轰击,教导总队受到压制,第一峰失守。

远处为第一峰
紫金山战斗从1937年12月10日清晨打响,到12月13日上午基本结束。尽管中国守军奋力抵抗,但是寡不敌众,教导总队仅有少数人冲出了敌军包围,其余几乎全被消灭。
第33联队第2大队原士兵池端正巳对当年夜袭紫金山第二峰印象尤为深刻,他在1999年接受采访时说:“论激烈程度当以紫金山的战斗为最。深夜3点,一听到冲过去的命令,就哇地冲了过去。敌人马上应战,子弹、手榴弹飞了过来。”日本老兵西田太雄说:“紫金山战役是残酷的消耗战,手榴弹像雨那样飞来,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日军资料也有记载:“在检查机枪掩体时发现十五六名敌兵的尸体居然互相重叠在一起,可见他们是何等顽强,前仆后继地死守该机枪掩体。”
教导总队官兵是何等英勇!如今,我们无法知道所有勇士的名字,但他们都是保卫紫金山顶天立地的英雄!
3
专家呼吁:紫金山碉堡群应被珍视
在南京保卫战中,雨花台、光华门、中华门都是重要战场。如今,这几个战场的原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遗迹难觅。紫金山战场比较特殊,这里是风景名胜区,人口密度很低,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影响较小,有相当一批遗迹仍保存完好,其中包括密林中的碉堡、战壕,也包括无主孤魂墓。
南京炮兵学院教授费仲兴在《紫金山的碉堡》文中指出,如今南京城内的碉堡已经为数不多,远郊的碉堡也所剩无几。紫金山碉堡群是南京保卫战主战场的一个缩影,是20世纪留给一代代南京人的特殊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费仲兴教授表示:长期以来,这笔珍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似乎被人遗忘了,这是很不应该的。希望有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让沉睡的碉堡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紫金山的碉堡》,作者:费仲兴
本期编辑:潘琳娜
如今,每逢节假日
紫金山各景点游人如织
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和平年代
我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争
枪林弹雨似乎成为遥远的故事
然而这些堡垒上或深或浅的印痕
永远都在讲述着
那一段段过往……

发布日期
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