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20家纪念馆在南京谋划了一件事
24日-26日,全国纪念馆新媒体交流活动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2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念馆新媒体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指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新浪微博共同主办。

全国纪念馆新媒体传播联盟成立
历时三天的培训交流结束时,纪念馆新媒体人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实战性强,启示意义极大,值得全国同行来此“打卡”。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下,全国纪念馆新媒体传播联盟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20家纪念馆形成《南京共识》。

南京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模范遵守国家网络管理和媒体管理规定,全力知网、全心护网、全情用网,推动历史大众化传播。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做强纪念馆舆论主阵地,形成具有公信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的线上传播新模式。
主动设置议题,强化联动,共同发声,构建内容互推、服务互动机制,形成叠加效应,有力引领引导舆论。
加强交流学习,秉承严谨历史态度,做权威、理性、有思想、有温度的信息发布者。
形成南京共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
突破纪念馆之间物理的边界,
在无界的新媒体平台上
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声、形成合力。
每一座抗战纪念馆都是一段历史的片段,
大家连成一体,
才能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作用。
大咖分享新媒体运营秘笈
全国20家纪念馆小编围绕“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史学的大众化传播”培训交流。

我馆副馆长凌曦与南京发布的“胖布”、江宁公安在线的“婆婆”、微博“小浪”、腾讯大苏网“小企鹅”共同分享了宝贵经验与运营技巧。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 与大家分享了我馆官方微信微博的人格化定位、今年以来的新媒体策划案例,以及确保新媒体运行的工作机制。

来自南京发布的主编张璐 ,向大家介绍政务新媒体的传播互动,怎么把有意义的东西做得有意思。

“江宁婆婆”王海丁 给大家讲解新媒体领域传播的融合创新。

腾讯大苏网副总编辑谷岳飞 为大家讲述从零开始,4步成为微信达人。

来自新浪政务微博的运营主编马迪 ,围绕传承历史、共同铭记——文博微博发展及平台策略,为大家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

培训活动现场五位大咖解答了长久以来纪念馆小编们的困扰。
“纪念馆人流量很大,但是粉丝流失也很迅速,怎么才能留住粉丝呢?”只有在搞清楚“我都有什么”“我要做什么”“谁能喜欢我”“我要做给谁”之后,就能有针对性的策划活动和选题,从而留住粉丝。
“如何发挥微博的作用,让它成为纪念馆的助力呢?”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回应,让政务微博成为了政府机构在新媒体领域服务的延伸,让政府机构与用户的沟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让读者产生共鸣?”跳出自身纪念馆的框架,将自己的定位转变为一个普通观众,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吸引人。
本期编辑:王诗婕 赵伊汉
摄影:蔡美婷 刘俊义

发布日期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