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日|一个人的奥运
1894年的今天
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
国际奥委会把6月23日称为“奥林匹克日”
奥运
中国迟到了38年
1932年7月31日15时,美国洛杉矶市。
这是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后的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正在田径场上进行。
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他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四万万人口大国的唯一参赛者。
历史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每当有人试图讲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艰辛历程,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刘长春。

“兔子腿”
出生在大连的刘长春,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
田间乡野日复一日的奔跑与嬉戏,使刘长春练就了一双好腿脚。
14岁那年,这个懵懂少年在百米短跑中居然跑出了11秒8的成绩,叫响了“兔子腿”的名声。
到1930年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刘长春已经是能连夺得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单项冠军的“猛将”。
但没多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刘长春搭上由大连开往天津的客轮,离开了东北。
单刀赴会
1932年5月21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突然见于大连《泰东日报》:“世界运动会,新国家派选手参加。”刘长春的名字赫然印于纸上。
其中提及的“世界运动会”,正是当年即将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
而所谓“新国家”,则指代伪满洲国。

这份由日本人在东北沦陷区操纵的报纸,连续5次刊载了有关刘长春的消息。
同样的文字也很快出现在日本《朝日新闻》上。
这显然是精心策划的卑鄙伎俩。日寇企图用奥运会,给伪满洲国政权一个合法的政治身份。
而屡在田径场上取得骄人成绩的刘长春,则成为一粒可以利用的棋子。
为迫使刘长春以伪满洲国选手的身份参加奥运会,日本人已多次威逼利诱他居于东北的父亲。
忍无可忍,刘长春借《大公报》发表公开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耶!”

使日本人的这场阴谋不攻自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距离第10届奥运会开幕,仅剩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
这时,沉寂已久的中国体育界全部行动起来:
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以张学良的名义,亲自致函外交部,并与体协董事长沈嗣良商议赴美事宜;
体协董事王正廷、张伯苓则经过磋商,急电国际奥委会,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刘长春办理完全部参赛手续。
一切就绪,7月2日,刘长春和随行教练宋君复,秘密前往上海。
尽管没有任何声张,但敏感的报界还是捕捉到刘长春抵沪的消息,这在当地引起强烈轰动。
在上海准备登船赴美的数天时间里,采访的媒体和慕名前来送行的客人络绎不绝,各种应酬更是令他应接不暇。
即便抽空到体育场练习,蜂拥而至的上海市民也立即将场地围堵得水泄不通。

7月8日,他终于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
人们像辞别远去的壮士那样为他饯行。
那一天,上海当地的一家报刊刊登出一幅漫画为其壮行:威风凛凛的关羽手持大刀,挺立于一条小舟之上——“单刀赴会”。
虽败犹荣
1932年7月29日16时,刘长春终于抵达洛杉矶,受到当地华人空前热烈的欢迎。
仅仅2天后的7月31日,刘长春就走上了赛场。
仅仅6人拼凑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仅有刘长春一人。

由于乘船在海上漂泊20多天,筋疲力尽,体力没有得到恢复,刘长春参加的100米和200米预赛,分别获预赛的小组第5名和第4名,未能进入决赛。
主办方在正午举办冠军聚餐会时,刘长春破例被邀赴会。
当有人在席间介绍这位唯一的中国参赛选手时,所有的在场者集体起立,一一与他握手,甚至致以雷鸣般的掌声。
1932年8月21日,刘长春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柯立芝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结束了他本人的、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参赛之旅。
1936年,刘长春又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然而,国民政府的当权者并未给代表团支付任何费用,所有经费全部来自此前足球队靠出国比赛积攒下来的10万港元。
一场备受羞辱的奥运会之后,国民政府甚至连代表团归国的路费都没有准备。
1937年,刘长春的腿部再次拉伤,在绝望的泪水中,他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刘长春得以重返运动场,不过这时的他已是体育教师和田径教练。
他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随后又调至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1958年新中国第一届运动会上,他被安排担任裁判工作。
这以后的二十多年,刘长春一直在大连任教。
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大连理工大学简陋的操场上,训练一批由他在当地亲自挑选的少年田径选手。
他会独自默默地坐在器材室边上的小板凳上,仔细打量着从他面前飞奔而过的年轻身影。
这或许会让他恍惚回忆起,当年那个在半山坡上奔跑的“兔子腿”。

审校 | 李凌、俞月花
本期编辑 | 赵伊汉
素材来源 | 北京日报、中国网、新华网

发布日期
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