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82年前的今天,1937年的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作战,务必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凶恶的日军迅速分兵,向南京进发。



  1937  南京告急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11月19日,苏州沦陷
  11月25日,无锡沦陷
  11月28日,常州沦陷
  12月8日,镇江沦陷
  ...........
  日军步步进逼
  12月10日
  松井石根下达向南京发起总攻的命令

  12月9日  光华门外
  光华门位于南京南线,是南京保卫战期间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
  光华门城墙高大,外有护城河环绕,加之中国守军在这里修筑的防御工事,短时间内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日军第9师团的战史中对于光华门防御和最初战况的描述如下:
  师团炮兵、联队炮兵,将全部炮火集中到城门附近,掩护爆破班前进。爆破班拼死强行爆破铁丝网,然而士兵们接连倒下,爆破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敌我双方就这样终日激战,而到了晚上,炮火越发猛烈,南京宛如一座不夜城。


  1937年12月9日,日军第9师团步兵第36联队派出工兵对南京光华门城墙实施爆破。—《一亿人的昭和史》

  主攻光华门的日军步兵第36联队在其战史中,记录了9日这一天三次爆破不成的艰难情况:
  部署的山炮兵大队从防空学校围墙直接对准了城门开始炮击。大门的一部分虽然受到了破坏,但里面已被泥土木材填实。
  晚上8时,增加了炸药量再进行爆破,但还是没能完全打开突击的道路,再次被中国守军填堵上。


  炮击光华门(芹川部队)—濑野觉藏作(《圣战参加纪念写真帖(吉住部队) 》)

  这一日光华门城门屡遭日军炮击,曾几度被击穿,中国守军都迅速将其修复。
  10日午后,部分日军突破守军阵地。
  黄昏后,中国守军第87师借夜幕掩护,将突入的日军大部分消灭。但第259旅旅长易安华壮烈殉国,时年38岁。
  “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易安华将军留下这封“告妻儿书”后便奔赴战场,而这一离去,竟是与家人的永别……  


  光华门的累累弹孔。—《日本报道百年史扉页》

  中央通讯社从南京发出电讯,报道说:
  “十日傍晚,光华门一带城垣被敌攻城炮击毁数处,敌军一部随冲入城内,当即被我包围歼灭,敌遗尸五百余具,仅十余人生还。我军士气悲壮,人人抱必死之决心。”


  12月11日,日军继续攻击光华门。照片右下角的士兵背负火焰发射器。这种武器刚刚发明就被送上战场,故此照片被日军禁止发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

  中国守军又于10日夜组织敢死队火攻,给予突入城门洞中的日军以毁灭性打击。
  中国军事档案记载:
  是夜,一五六师选敢死队坠城,将潜伏城门洞内的少数敌军焚毙,将盘踞通光营房之敌歼灭,光华门及通济门方面转危为安。
  中国守军作战参谋刘庸诚叙述:
  “谢团长亲率战士背着汽油桶放到城墙箭楼处。半夜,把汽油桶的口松开丢在城门洞口,立即投下火种,摔破的汽油桶里溢出来的油,迅速燃烧起来.......这时,谢团长亲自率一排英勇的战士,突然把城门打开,十几挺机关枪一齐向敌兵射击,多数日军均立遭击毙。”
  直至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时,该城门仍在守军手中。

  12月10日 中华门外
  中华门在南京城的正南边,参加中华门一线防守的中国军队为第87师、第51师。
  主攻中华门的侵华日军是日军第6师团谷寿夫所辖部队。


  日军攻击中华门外-采自《中支を征く》

  10日至11日间,由于雨花台阵地未被全面突破,日军对中华门外护城河及中华门的突袭尚均为小股规模,尚未对中华门阵地构成大的威胁。
  12日,随着雨花台阵地的失守,日军开始了对中华门阵地的大规模进攻,中日两军为渡秦淮河和反渡河,展开血战。


  渡过外秦淮河攻至中华门外城墙的日军。-采自周刊朝日-朝日画报临时增刊-支那事变画报 第十一辑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科长谭道平先生述及这一场面时称:
  “重磅的炮弹,轰击中华门,坚固的城墙外壳,被震裂的万千的烂石块,飞在空中,砸到下面的屋子,屋子立刻倾塌下去,石壳里面的泥沙飞奔下来,正似湍急的流砂。”


  中华门附近被毁坏情景-采自《拉贝日记》(由德国礼和洋行工程师克里斯蒂安 克勒格尔拍摄)

  同时,还有30余架日机不断在天空盘旋,将炸弹和宣传品投掷下来,威胁守城军队赶快开城投降。
  从正午起,开始不断有小股日军冲上城墙,双方在城墙上的战斗十分猛烈。
  直至夜晚,守军撤退,日军方才占领了中华门。

  12月12日 中华门至水西门间
  上午9时,一股日侵华军利用绳梯攀上了中华门至水西门间被炸开的城墙。
  中国守军第306团组织100名精壮战士,向城墙突破口冲杀,不到1小时便将突入之敌肃清。
  此时,日军步兵第47联队曾组织了6名士兵的敢死队,突击中华门以西城墙。在激烈的搏斗后,侵华日军第47联队只剩下中津留一人在城墙上。
  据侵华日军该联队官兵回忆:
  “被分散安排在城墙上的中国监视兵,大叫着从各个地方爬出来围向日本兵,互相投掷手榴弹,在浓浓的硝烟中,夹杂着刺刀穿过肉体的声音、殴打声和伤者的呻吟声。”
  “手榴弹扔完了,也没有时间开枪,就捡起地上的石头砸,用脚踹,最后将带着刺刀的枪投向敌群,赤手空拳地扭打在一起。这是一场惨烈的肉搏战。”

  12月12日 中华门东侧
  在日军第六师团谷寿夫部队突袭中华门城堡的同时,日军第114师团也对中华门东侧的一段城垣实施了全面攻击。在城墙上,中日双方部队展开惨烈的肉搏战。
  侵华日军第150联队的战斗详报记称:
  顽固的中国守军用尽一切手段欲图拼命夺回城墙,或从城墙上下集中各种火力,或投掷手榴弹或不断地吹军号试图反击,造成我军不断有人员伤亡。
  坚守中华门附近城垣的战斗,无疑是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之一。
  当时身处卫戍军总部的谭道平先生形容:
  “万千无秩序的士兵,自发自动的迎冲过去,把他们的身体当做城墙,因此得以阻遏一下敌人的长驱。”

  12月11日 凌晨 中山门
  11日凌晨,中山门外主干道附近的中国守军,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顽强抗击,迫使进攻的日军不得不在山坡上暂时停止前进。


  日军装甲部队由麒麟门向中山门进发。——朝日新闻社:《朝日周刊》临时增刊《支那事变画报》第11辑

  日军步兵第20联队士兵牧原信夫在其《阵中日记》中感叹:
  “敌人受到如此强大的炮击仍然顽强抵抗到最后,实在令人佩服。”


  破败的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等—《中支之展望》

  12月11日蒋介石通过第三战区副司令官顾祝同,向南京守军下达了撤退命令。
  12月13日,日军分别占领了南京东面的中山门、太平门,东南面的光华门、通济门、武定门,南面的中华门、雨花门,以及西面的水西门、汉西门等城门。
  南京,沦陷。

  审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编辑 | 王诗婕 赵伊汉
  签发 | 凌曦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