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五一小长假接近尾声。纪念馆是众多年轻人南京之行必经之地。大家参观后,纷纷留下感言。纪念馆五一实行“早开馆晚闭馆”,以及为65周岁以上老人、12周岁以下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参观群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等多措并举服务,获观众点赞。

观众参观纪念馆“很受震撼”

美籍教师Hannah与Daniel从深圳来到纪念馆参观。Hannah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历史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展陈。”同行的Daniel说:“我在大学时主修政治和历史,因此我了解到了亚洲历史,并且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这次来参观更加深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五一来到纪念馆参观。他们来自武汉。四年级小学生雷嘉然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一段参加埋尸工作的人讲述视频。“我特别震惊,听到视频里爷爷说气味难闻得难以忍受,可以想象到当时现场有多么惨痛。”孩子妈妈表示,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每位家长带孩子来看看,亲身体会历史。

来自江苏盐城的胡女士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参观。她和孩子每人手握一支白菊。她说:“我们的国家很了不起。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胡女士说:“尽管生活中有各种压力,学习上有各种困难,但看到展厅里的那些老照片,就会觉得自己的烦恼都不算什么。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努力工作,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孩子好好学习,做好本分。和过去那个年代相比,我们已经很幸福。”

95后刘先生和王女士冒雨结伴从安徽合肥来纪念馆参观。两个年轻人说,以前在历史课本里看到南京大屠杀历史零星照片,这次来,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照片和视频,“很受震撼”。作为和平年代的年轻人,他们表示,要牢记历史,做好本职工作,尽己之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大学生郎少华和同学结伴从天津来到纪念馆参观。在允许拍照的地方,他总是用相机记录着。他说:“虽然早就从书本上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历史,今天来到纪念馆,内心还是很受触动。这段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我也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我爱我的祖国。”

观众留言点赞志愿者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纪念馆有一群紫金草志愿者,迎接远道而来的观众,从讲述历史、弹奏爱国歌曲,到朗读《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为大家带来贴心服务。纪念馆官方微信4月30日推出特别报道:微光成炬 | 从“50后”到“00后”,平凡的你闪耀着光 后,不少观众陆续到后台留言,点赞志愿者。

网友“车神”写道:“真的幸运,能遇到热心的志愿者。是那个退伍军人志愿者帮我用手机预约到,真的很感动。”

网友“采芝”留言:“爱国,落实到行动中!”她给志愿者点了三个大大的赞。

网友“赵丰年”留言:“传承历史,传播和平,传递爱心。”

多项暖心举措助“燃”观展热情

五一小长假期间,纪念馆实行“早开馆晚闭馆”便民举措,更好地服务观众。对于65周岁(含)以上老人、12周岁(含)以下儿童、残障人士,可由1名随行成年人陪护,在现场预约登记后进馆参观;军人(退伍军人)、现役消防员、医护人员等群体可前往预约服务窗口,进行现场预约;纪念馆还在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2号出口处,设立特殊群体咨询点,简化办理手续,快速入馆。纪念馆微信公众号4月29日推出 “五一”我馆正常开放,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区与三个必胜展区已约满 后,也有很多观众陆续在后台留言。

网友“Jennifer黄金燕”留言:“太好了,特意趁假期带孩子来近距离悼念同胞,感受历史,预约不上正着急,看到12周岁以下可以现场预约太赞了。”

网友“蒋巍”留言:“很温馨的方式,触摸历史温度,走进博物馆,与历史零距离。”

网友“崔”留言:“特殊群体现场预约,体现了纪念馆精细化的管理,既方便特殊参观群体,又扩大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甚好!”

网友“孙建志”留言:“针对小长假参观需求量大,及时调整参观时长;针对特殊群体实施现场预约,体现了纪念馆人性化管理和高水平服务理念,值得点赞!”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