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有这样一群国际义士,在1937年南京的至暗时刻,以担当、坚守与抗争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各行各业,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枪口和刺刀,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无数南京民众。他们中,有人秘密拍下日军暴行影像;有人悄悄用文字记录日军罪行;有人勇敢撰写新闻报道,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今天,“他们当时在南京”系列人物专题报道,推出第三篇《约翰·马吉:为南京大屠杀留下影像铁证》。

图表资料来源:张连红、王卫星、刘燕军、杨夏鸣著《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反映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唯一动态画面,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约翰·马吉如何记录下这段历史影像?又是如何突破重重封锁,秘密转运出去?

日前,小编向远在海外的马吉孙子克里斯·马吉和瑞克·马吉发去邮件,他们讲述了祖父的故事,以及来宁追寻祖父足迹的感受。

危难时刻坚守南京

1937年12月,战争阴云笼罩南京城。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向美国侨民发布撤离警告,但53岁的约翰·马吉选择留下。

约翰·马吉

这位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传教士,于1912年来到中国。战争来临,他与同样留守南京的约翰·拉贝等外籍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期间,这批国际友人无私援助了25万多中国难民。

1937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合影,右二为约翰·马吉

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马吉给妻子写了很多信,记录下他每天看见的日军暴行。

“祖父在信中描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一家的遭遇,让人难受。事实上这些信的内容大部分读起来很难受,因为实在恐怖。我可以想象祖母在读这些信时,内心一定充满担忧。”克里斯·马吉说。

把镜头对准“地狱”南京

“祖父亲眼目睹了日军暴行,善良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苦。于是,他把镜头对准了如同‘地狱’一般的南京。”瑞克·马吉说。

约翰·马吉不顾个人安危,拿起了16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当时,日军严格控制外籍人士的行为,摄影、摄像绝对禁止。马吉在影片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他记录下日军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及平民的场景,以及遭受日军摧残的百姓的惨状。马吉还在鼓楼医院拍摄了百姓在医院接受救治的画面,他们中有些人成为控诉南京大屠杀的证人。

马吉影像片段

这些珍贵镜头,是留存至今反映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铁证。

“他很早就开始拍摄南京。他的摄影机原本是记录在南京美好的一切,比如新生儿的降临、庆祝活动、生日宴会等。但是,日军侵占南京后,记录的内容从最快乐的事情变成了最可怕的东西。”克里斯·马吉说。

胶片被秘密带离南京

当时,影片一旦被发现,不仅会被没收,就连约翰·马吉本人也会面临巨大危险。

马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到了一位最佳的人选,他就是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

乔治·费奇

最后,费奇决定将马吉拍摄的影片偷偷运出南京城,将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他将胶片包好缝在了大衣里,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日军军用列车。他躲过日军的盘查,安全抵达上海。

到上海后,费奇将胶片送交上海柯达公司,制作了4份拷贝。这4份拷贝在战时曾经被带到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地播放传播,当时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勇敢指证日军暴行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约翰·马吉出庭作证。他用这台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约翰·马吉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使用的摄影机和电影胶片拷贝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亲人来说,马吉在中国所做的一切,也是马吉家族史的核心部分。“祖父留下的照片、影像,祖母留下的信札,以及父亲的讲述,都让我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瑞克·马吉说。

与祖父在南京重逢

近年来,约翰·马吉的后代与纪念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2017年8月14日,一枚承载着中国人情谊的国际和平纪念章被郑重地交到克里斯·马吉手上。他切身感受到,中国人对祖父的感恩和敬意竟然延续了这么久。

“我想拍摄南京,到祖父当年去过的地方看看,或许我能更加明白祖父。”这位一直从事商业电影、广告等拍摄的职业摄影师,决定牵手历史。2017年,他沿着祖父拍摄南京的轨迹寻访,拍摄80年后相同地点的照片。

“我专门采访了幸存者夏淑琴。南京沦陷前,祖父和他的儿子曾在中山陵前合影。2017年10月,在中山陵的同一地点,我为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和她的儿子拍照。”

左图为约翰·马吉和儿子合影,右图为克里斯·马吉拍摄的夏媛和儿子合影

2018年12月13日,《历史·和平·发展: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在纪念馆开幕

克里斯·马吉作客紫金草和平讲堂

2019年夏天,约翰·马吉的后人来到南京,参加紫金草国际和平夏令营,寻访祖辈曾经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瑞克·马吉(后排左一)、克里斯·马吉(后排左四)、露比·马吉(前排左一)、朱利安·马吉(前排右三)、倪彬·马吉(前排右四)、陶萍·马吉(前排左三)

瑞克·马吉说:“作为当年国际友人的家族后代,希望能够延续与南京这座城市的情谊,把80多年前生死考验下的善良、勇敢和正义传承下去。”

约翰·马吉后代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园内的马吉雕像前合影

中国人说他是英雄

跨越国界的大爱,在他们的家族中传承。

2020年4月,定居澳大利亚的克里斯·马吉急需口罩等防护物资。由于当地物资紧缺,我馆筹集到一批口罩后,立刻寄送给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2021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克里斯·马吉和养女在澳大利亚点燃蜡烛,缅怀逝者。他说:“我希望即使在风雨如晦的时期,大家也不忘记互相伸出援手,珍惜持久的和平!”

“在中国,很多人告诉我,祖父是一个英雄。我无法想象当时他经历了怎样的绝望,但他还是坚持留下来,不为任何的名誉、财富或命令。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克里斯·马吉说。

“我期待再次回到南京!希望很快有一天能在纪念馆见到我的朋友们。南京这段历史以及我祖父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瑞克·马吉说。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