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是国际和平日。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无论什么种族语言,总有一种力量能使人感同身受、心生共鸣,那就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

今年以来,已有3743名来自海外的参观者走进纪念馆,他们在这里传递世界记忆、表达和平心声。一起来看!

法国观众:“和平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来自法国的Quezede和儿子、中国儿媳、孙女一同来到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厅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遇到感兴趣的文物和历史照片时,Quezede都会拿起相机拍摄记录。

他表示,历史给人以深刻的教训,和平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他说:“这里的展陈和文物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加深了我对二战中东方战场的了解,我认为来这里参观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英国观众:“纪念馆传达了珍爱和平的理念”

来自英国的观众怀着非常伤感的情绪来到纪念馆,他被展厅中的陈列深深震撼。他说:“我看到那些在大屠杀受难者的照片,非常震撼,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无法想象中国人民在那段时期的可怕遭遇。”

他认为,纪念馆传达了珍爱和平的理念,“整个场馆传达了怀着和平的心态共同向前这样积极的主旨。”他表示,会主动向身边的朋友推荐纪念馆,让更多国际人士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世界记忆。

来自英国的David Buckwel在中国妻子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他们还带上了孩子和老人。David Buckwell 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展厅内遗骨坑的尸骨,简直太残忍了。”他的母亲Sharon Mays说:“在纪念馆中,我第一次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这段历史很沉重,愿残酷的战争不再发生。”

日本观众:“吸取过去的教训,面向和平的未来”

一位日本观众在参观后写道:“这里有着非常优秀的展陈设施。这是一段很悲伤的历史,我希望吸取过去的教训,面向和平的未来。”

俄罗斯观众:“南京曾经深受战争的伤害,也更加渴望和平”

来自俄罗斯的Aleksandr和Evgeniy因工作原因来中国出差,他们特意前来参观纪念馆,他们说,以前在书中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历史,来到纪念馆参观后深受震撼。

Evgeniy说:“纪念馆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地方,展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悲剧,南京这座城市曾经深受战争的伤害,也更加渴望和平、珍爱和平。”

保加利亚观众:“纪念馆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告诉人们和平的意义”

来自保加利亚的Miro是一位历史资深爱好者,他把纪念馆作为南京之行必须要来的地方,并认为纪念馆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告诉人们和平的意义。“我以前看过《拉贝日记》的电影,现在来到纪念馆看展览,觉得更加震撼,让我收获颇丰,我希望这段沉痛的历史不再重演。”

巴基斯坦观众:“要把南京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告诉更多人”

来自巴基斯坦的Yumnah Babar夫妇带着小女儿Sohaye Usman一同来到南京医科大学求学。Yumnah Babar说,他们是从姐姐那里了解到南京大屠杀历史。“姐姐5年前来中国留学时,曾经来到纪念馆参观过,回去后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

这是云娜夫妇第一次带女儿来纪念馆参观,她说:“看完后感觉非常难过,等我们回国后,也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听,也要把南京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告诉更多人。”

印度观众:“让历史代代传递,让和平代代传承”

在史料陈列厅的尾厅,一位来自印度的女生S.Vaishnavi用手机拍下“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她说,来中国前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我感到这段历史太残忍了,让人感觉太悲伤了。参观纪念馆时我拍了照片,想带回去告诉我的家人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并且告诉我身边的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她表示,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绝不能被遗忘,人们需要去铭记、去纪念,让历史代代传递,让和平代代传承。

荷兰观众:“尤其要让年轻人和孩子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来自荷兰的观众Tip ten Brink在中国朋友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参观。

他在参观后留言道:“关于南京大屠杀,之前略有耳闻。但是真的来到了纪念馆,走进场馆,才真正感受到历史,感受到日军犯下的罪行。这里的人物故事、死难者的姓名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他表示,南京经历的那段黑暗历史让人心碎,历史不能被忘记,尤其要让年轻人和孩子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德国观众:“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一位来自德国的观众在南京妻子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参观。通过妻子,这位德国观众了解到南京和南京的历史。

他说:“纪念馆中陈列着如此海量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证言,此刻我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整座纪念馆让我太震撼了。在纪念馆亲眼看见这段血淋淋的历史,知晓人们在战争中互帮互助的事迹,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也是世界发展的前提。”

土耳其观众:“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愿世界永远和平”

来自埃及的Tamer和土耳其的Bulent是两名在医疗专家,他们在工作之余相约来到纪念馆。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后,他们心情非常沉重、难受。

Tamer说:“我感到非常难受,看见那么多无辜的南京百姓惨遭日军屠杀,我的心情非常悲伤。”

Bulent说:“我无法理解当时的日本兵为何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这种屠杀行径非常凶残,这种事情一定不要再发生,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愿世界永远和平。”

韩国观众:“把和平之音从南京传向世界”

李度宪是东南大学的一名韩国留学生,“我从小就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因为韩国有着同样悲惨的经历。”他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感到触目惊心,这让他有了要做些什么的强烈意愿。

“历史不可改变,但我能通过志愿者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其实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会向海外更多人,讲述我看到的历史,传递珍惜和平的祈愿。”如今,他成为了一名紫金草志愿者,为传播这段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和平之音从南京传向世界。

李度宪(右)

乌兹别克斯坦观众:“唯有深刻反省战争,才能真正坚守和平”

今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子弗乐和同学们来馆上“大思政课”,他们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仪式,与幸存者后代面对面交流。在后代们徐徐的讲述中,弗乐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弗乐说,在乌兹别克斯坦读书时,他在书本上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历史,这是他第一次到纪念馆参观,所见所闻都让他感到无比震惊与痛心。“今天来到纪念馆实地参观,并与幸存者后代们交流,我了解到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太残忍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深刻反省战争,才能真正坚守和平。”

弗乐与同学们

美国观众:“希望更多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人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8月15日,10名来自美国、德国、波兰的外国留学生们来到纪念馆参加活动。来自美国的小伙子Pawlan·Jackson和Alisky·Michael在纪念馆展厅中的魏特琳雕像和拉贝雕像旁,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共同诵读《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程瑞芳日记》。

Pawlan·Jackson在朗读《拉贝日记》时数次哽咽,他说:“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感同身受。我的祖辈是在二战中被驱逐的欧洲犹太人,我很能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惨案,它和犹太大屠杀是一样性质的。”

他还表示,希望更多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人们加入到紫金草志愿者的队伍中,为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朗读《魏特琳日记》的美Alisky·Michael说:“我们每个人都应在危难中关心帮助别人,关心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能被任何人忘记的历史。”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