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齐聚纪念馆举行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
昨晚,纪念馆祭场,一柱柱烛光在冬夜的细雨中摇曳。中外各界人士齐聚这里,举行2023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缅怀86年前惨遭侵华日军杀戮的30万遇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
歌唱和平中外紫金草合唱团共努力
“不屈的紫金草啊,凄风苦雨中生长,向着天空昂着头颅,对着太阳,顽强歌唱……”南京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团的60多个孩子唱响原创歌曲《紫金草向阳生长》,歌声里带来无尽哀思,又带着坚强与期盼,在寒夜中直抵内心。
日本紫金草合唱团名誉顾问大门高子听后非常感动。她回想起2001年春天带领200多位日本紫金草合唱团成员来到南京青春剧场演出,合唱《紫金草的故事》时的情景。“这些年,我们一直带着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谢罪的心理,从心灵深处唱歌。我听到南京紫金草艺术团的孩子们演唱,虽然年龄跟我们差了好几代人,但是祈愿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我们由衷希望在日本能听到南京孩子这么无邪的声音。”她希望能再次组织合唱团来到南京演唱。
传播和平各行各业接力讲述
1937年寒冬,美籍人士约翰·马吉用一台16毫米摄影机记录下日军暴行。二战结束后,他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昨晚,他的孙子弗雷德里克·马吉来到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现场。他说,“我的祖父在南京度过了大半生,他深爱着南京城。多年过去,我也得以有机会来到南京看一看!现在我的心与南京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心联结在一起。我会用我的余生继续讲述南京的历史。”
“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这句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生前一直念叨着。去年,她的曾孙女马雯倩成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她说:“我定会紧握捍卫历史真相的接力棒。”截至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见证者渐渐凋零。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江苏省人民医院医护代表王梓皓说:“我深知守护幸存者就是守护这段历史,传承医者仁心就是传承历史记忆!”
86年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被任命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其他中外人士一道,保护了25万多难民。为了传播他的大爱,南大师生近年来设立“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项目,他们制作课件、走进课堂。学生代表雷乾昊表示,要传播历史,“为守护和平与正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还有已经72岁的紫金草志愿者蒋陵业,将自己的退休时间奉献出来,在纪念馆一线为观众服务,她说:“这是志愿精神的接力,也是守护历史的接力。”
珍爱和平离不开每个人呵护
和平的力量犹如点点烛光,微光成炬,积少成多。在纪念馆和平广场,紫金草女孩手捧发光灯箱,缓缓走向和平广场。道路旁的60多个孩子守护着。发光灯箱从一个孩子传递给一个外籍人士,再传递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重孙女葛芊影……灯箱最终被传递到和平广场,放置于和平女神像下。瞬间,四束象征和平之光的紫色灯柱从和平女神像四角直射天空,寓意和平之路需要每个人守护。
对死难者最好的缅怀是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在致辞中说:“对死难者最好的缅怀,就是把他们生前希望的美好生活变成现实,把珍爱和平的理念化作实际行动,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最真的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前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开创更好的未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国际友人后代代表、日本民间友好人士、特殊贡献及记忆传承人代表、专家学者及智库代表,以及热爱和平的海内外各界人士等一同参加了当晚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