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

是南京保卫战守城将士易安华的生日

重温他写给妻子最后的家书

忍不住泪目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易安华主动请缨上前线杀敌

1937年8月

他将妻子和4个年幼的孩子

送回宜春老家

临行前

他对妻子说:

“日寇入侵,我辈军人非打不可!

我若战死沙场,

你就准备领取我的抚恤金

将儿女们养育成人,

日后继续为国效忠吧。”

妻子闻言泣不成声地说:

“你尽管奋力杀敌去,

我会抚养好儿女,

但望你平安胜利归来。”

8月10日晚

易安华率部开赴上海

并派副官送给妻子一封仅20字的家书

他以诀别的口吻写道:

“不灭倭寇,誓不生还,

国将不保,何以家为?

吾妻存之。”

这竟是最后的永别


易安华

1900年4月2日生于江西宜春

少时见国事日非

深知非以革命手段无以救国

便投身戎马

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第三期宪兵科学习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军官团深造

次年入中央教导队

1932年随部参加第一次淞沪抗战

因英勇善战、指挥有方

被晋升为八十七师二六一旅五二二团上校团长


在淞沪会战中

易安华率部临危不惧,抢险制胜,屡挫敌锋

以战功显赫荣升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

1937年11月

上海沦陷

中国守军撤退到南京

1937年12月

南京保卫战打响

易安华奉命镇守光华门、通济门一带

他集合全体官兵说道:

“现在正是我们军人报效国家的时候,

不当生还

愿效法伏波马革裹尸!”

士兵们一片悲壮的吼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12月12日

右翼雨花台阵地失守

左翼中山门阵地也被突破

光华门阵地三面受敌


激战中

易安华头部及右臂先后负伤

他忍痛指挥战斗

部下见他伤势严重

几次要将他抬下阵地

他大义凛然地说:

“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

决不忍偷生而负国负民

誓与将士们同生共死

与阵地共存亡”

在最后一次冲锋中

易安华身中五弹

从城墙滚落到护城河中

壮烈牺牲

年仅37岁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