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月历 | “铭记南京大屠杀惨案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一部分人的事 ”
转眼间,5月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纪念馆迎来五一小长假客流高峰,观众自发来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护士节”恰逢“母亲节”感恩同在;缅怀明妮·魏特琳女士逝世83周年;用一场画展实现法国画家帕赫的未了心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高如琴离世;国际友人查尔斯·里格斯后代捐赠文物......许多网友和观众写下心声,只言片语道不尽家国情怀。
融入血脉之中的家国情怀
早早规划行程、一次约不上就多约几遍、有空就刷刷看……观众为了五一小长假能够来馆参观做足了功课。观众们说,再难预约也要来参观,为了铭记祖国的苦难历史,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爱国、珍惜现在的生活......
她们用爱照亮黑暗,点燃希望
今年的5月12日既是护士节,又是母亲节。我们缅怀一位美籍护士:伊娃·海因兹。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毅然留守南京,参与救治难民。尽管护理工作繁重,海因兹仍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当医院有新生命诞生时,虽然她终身未婚,却是许多儿童的“母亲”。
今年的5月14日,是明妮·魏特琳女士离开我们的第83个年头。 1912年,魏特琳从美国来到中国,长期任教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曾多次张开双臂,挺身在前护卫身后的妇女儿童,就像抱窝的老母鸡带着小鸡那样保护着她们。
画家虽缺席,和平的呼唤如约而至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油画作品展”在纪念馆开幕。这是一场勾连着南京的苦难与新生的展览,也搭建了一座中法两国人文交流的桥梁。遗憾的是,在今年3月18日,展览筹备期间,帕赫突发疾病,生命定格在63岁。帕赫的妻女等亲人出席了开幕式,与纪念馆共同携手完成他生前最后的心愿。
送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高如琴
5月23日上午,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高如琴逝世,享年90岁。她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关心幸存者,我很高兴。我的心愿是天下和平,不再受到外来侵扰,大家都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
采玉勋章等8件套珍贵文物史料被捐赠
5月27日下午,美籍人士查尔斯·里格斯的两位外孙斯蒂文·汉金、大卫·汉金,曾外孙女莫里亚·勒费弗尔和曾外孙克里斯·汉金专程来宁,将里格斯生前从中国政府领授的采玉勋章等8件套珍贵文物史料捐赠给纪念馆。揭开了87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大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