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破侵华日军“囚笼政策”,84年前的今天,“百团大战”打响!
1940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至1941年1月24日,历时5个多月,共毙伤和俘虏日伪军46000多人。
这是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战线最长的一次对日进攻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侵华日军“囚笼政策”
1940年夏,侵华日军继续向西向南推进。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陆续修建了3000余个据点、10000多个碉堡、5000余千米铁路、30000余千米公路,试图围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隔绝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对抗日根据地形成攻势。
“百团大战”打响
为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围堵,争取华北乃至全国战局的好转,八路军决心在华北敌后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破袭作战。此次作战重点是破坏正太铁路等交通线。该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分析局势认为,日伪军在“囚笼政策”涉及的地区和交通线,驻有30余万人,飞机150架。由于日军的据点相互呼应,要打破“囚笼”,就不能只在局部发起攻击,而必须在广阔的地区同时发起攻击。1940年8月20日晚,随着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上,在总计长达5600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线上,八路军各部及游击队、民兵等数十万人,同时向正酣然大睡的日伪军,以及防范严密的铁路、公路、桥梁、电线线路、厂矿等成百个军事目标发起破袭。
狮脑山上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八路军和游击队在铁路上埋地雷
8月22日,战斗扩大到平绥、津浦、北宁、沧石等铁路和华北敌占各公路干线,参战的八路军主力和地方部队达到105个团。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百团大战好了!”
百团大战战役部署图
百团大战中,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徳怀在前线指挥战斗
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印发八路军总部发布的《华北交通总攻击战》捷报,题为《八路军胜利展开百团大战》!
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捷报
1824次战斗粉碎日军阴谋
“百团大战”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重点摧毁正太铁路。第二阶段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5日,重点是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继续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时间为10月6日至次年1月下旬,中心任务是反击日军的大规模“扫荡”。“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1824次,以伤亡17000多人的代价,换取了毙伤及俘虏日伪军46000多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千米,桥梁、隧道、火车站260处,炸毁碉堡523个,缴获火炮53门、枪械5800余支的重大胜利,宣告了日军“囚笼”政策的破产。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坚定了抗战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