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牢记历史 为了和平

江东平

“我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那苦命的爸爸,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这对我们经历那场灾难的幸存者来说,是个重大的安慰。”2014年,当得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消息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曾难掩内心的激动。10年过去,国家公祭将历史记忆深深刻印在国家记忆里,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牢记历史,是对正义和平的坚定维护。每年12月13日,我们以国之名悼念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把人们的思绪带回1937年那个腥风血雨的寒冬。一件件档案、日记、书信、报刊、证言等历史文献,构成了受害方、加害方和第三方相互印证的南京大屠杀史实。这一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否认。当每个开馆日早晨12名观众撞响13声和平大钟时,“江东门的钟声”凝固了历史的记忆,警示着人们“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牢记历史,是对记忆传承的责任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亲历者的讲述是最生动的“活史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从10年前163人到现在的32人,加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队伍的幸存者后人已从2022年的13人增加至32人,当“一少一多”两个数字在“32”交汇时,守护记忆的力量正在不断增长。他们传承的是历史的证言,是和平的心愿,更是对未来的责任。这条历史记忆的“传承线”串起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激励着人们为历史发声、为和平代言。 

牢记历史,是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每年10多万份中外观众的留言里,“和平”是共同的心声,历史的伤痛更让人们感受到和平的可贵。10多个语种的学术外译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学者的理论思考,“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培育了8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和平种子”,39个国家的近500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成为以外传外的生力军,海外新媒体账号“南京祭忆”上600多条贴文累计互动12万次以上,海外展览把南京大屠杀史料呈现给各国观众,我们用“世界语”向国际社会传递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驳斥歪曲历史的种种谬论,让世界从南京大屠杀历史中读懂现代的南京、和平的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守护真相、捍卫和平的共同使命。历史的记忆不断,和平的薪火才能相传。让我们以“记忆”为圆心,画出“和平”的同心圆,做历史的守望者、记忆的传承者、和平的维护者,把历史记忆化作奋进的力量,在现代化征程上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