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一转眼,1月进入尾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许多网友和观众写下心声,只言片语道不尽家国情怀,我们精选了其中一些与你共鸣。

“这是我来南京唯一想要拜访的地方”

春节假期,纪念馆成为观众们南京之行的“必选项”。

一名来自福建的“00后”观众在留言簿上写满一页,“截至16:00,我已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近6个小时。我的眼眶逐渐泛红,泪水悄然滑落……讲解结束后,我返回入口开始二次参观。每一处照片、每一篇证言,我都不错过。”

一名来自成都的观众写道:“这是我来南京唯一想要拜访的地方……从小到大,这段历史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终于来了……”

一名17岁的学生写道:“在这里看到历史课本中没有出现的史实。第一手史料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日军的罪行。我们非复仇主义者,要记住历史……”

周镇隆是一名来自泰国的留学生,他写道:“虽然作为泰国人无法完全感受到中国同胞所遭受过的痛苦,但自己能深切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伤害是多么深重和残酷,愿世界和平!”

“2025年的第一天看了这个展览,惟愿山河无恙”

1月1日元旦,纪念馆以丰富的仪式化活动,迎接2025年第一批观众。升国旗、敲响和平大钟、诵读抗战诗歌、写新年寄语……观众们走进纪念馆,回望历史,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当天,“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也在我馆正式展出。展览汇集了500余件文献实物和60余幅图片,集中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1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研究和国际传播的主要成果。

网友评论:“2025,愿世界和平。”

“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1月,我们含泪送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伍秀英。奶奶们已化作天上的星星,愿您们一路走好……

网友评论:“多么心痛的消息,愿老奶奶安息。”

“我们在等一个正义”

1月20日,大寒。伤疤与痛楚未曾远去,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在这场历史的“大寒”中呼吁着真相,等候正义的来临。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