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

这是一封84年前的家书,21岁的新四军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在抗日作战间隙把对父母的思念匆匆装入信封。不久后,他与所在连队的81名战友在刘老庄壮烈牺牲,他是“刘老庄连”82名烈士中唯一留下书信的人。

成长

李云鹏1920年出生,江苏沛县人。他的父亲李梦祥是一位小学教员,受父亲影响,他自幼树立报国志向。

李云鹏16岁参加抗日先锋队,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被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1年苏鲁豫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李云鹏在部队先后担任宣传员、文化教员、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指导员。

父亲李梦祥老人曾说:“他参加八路军后,我到部队看望他时,他说:‘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工作很累,生活很苦,但是精神很愉快’,还说:‘这回真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了’。”

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说:“大哥原名李亚光,李云鹏是他参军后自己起的名字,他从小就立志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下‘卖国可耻,救国光荣’的誓言。”

1941年李云鹏在作战间隙写给亲人一封信:

“父母亲大人大鉴: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我已离开此地转入本省淮阴了,以致家音不能等收,儿异常为念。不知大人身体近来健康否?不知家中生活情形和收成怎样?更不知当地情形如何?儿在外甚为惦念之。儿在外身体很好,生活也很好,而现在的我比从前粗壮而高大了,请大人不要为念。儿还在这里工作,工作也非常忙碌,可是为了——所以我之工作精神也非常兴奋。此信致家不过慰问而已。因现无一定的地址,儿现在心目中所最挂念者,以我年老悲慈之祖母。儿离家时,祖母曾染重疾,不知大人的病痊愈了否?身体健康否?不知祖母饮食起居怎样?儿心中非常挂念。希二大人将我之情形讲给她听,以免大人之悬念。这次离家,未报此恩反而离家,是我之罪过也。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儿现已将“亚光”改为“云鹏”, 请父指教之。现因时间之短促,不能再叙。并祝各位叔父母的身体安康!各位小弟弟好吗?侄在外甚为挂念。代问祖母大人:现在她老人家的身体好吗?生活好吗?我在外生活、身体都很好,请老大人切勿挂念为盼。祝身体安康!儿 云鹏上七月四日”

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家人的保护,李云鹏在信中无法明说工作情况。父亲李梦祥老人说:“云鹏参军以后,很懂得保守军事机密。他离开家乡后,给家里来信,总是说:‘儿在外,工作很好,身体也很健康。’从不提到部队的行动和任务……”

战斗

1943年3月,日军在苏北淮海区一带“扫荡”,企图歼灭新四军主力。为掩护百姓和部队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在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在刘老庄与敌军展开激战。

1943年3月18日清晨,4连战士在刘老庄陷入重围,此时的4连仅有82名指战员,他们面对的日军数量众多。

当时全连最好的装备是一挺重机枪和三挺轻机枪,双方火力悬殊,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击退敌军数次进攻。敌军见久攻不下,改变战术以机枪大炮集中射击。

在敌人猛烈的炮火进攻后,82名战士仅剩20余人,此时掩护党政机关安全撤离的任务已经完成。面对敌人发起的新一轮进攻,战士们毅然选择激战至最后一刻,毙伤敌370余人,但终因众寡悬殊,4连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据《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记载:“没有一支完整的短枪、步枪、机枪,全部都折断了,炸碎了,弹药都射尽了,手榴弹都掷光了。”

铭记

李云鹏牺牲一年多后家人才得知他的消息妹妹李爱云说:“哥哥牺牲后,父亲给家里的兄弟姐妹改了名,我们的名字里,都有了‘云’字。”

在1944年《解放日报》上的《论解放区战场》一文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高度评价刘老庄战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7旅决定重建4连,当地的父老乡亲选出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组建新的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

李云鹏牺牲后,父亲李梦祥(前排中间)与“刘老庄连”指战员合影

2014年9月,“刘老庄连”82名烈士集体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永远缅怀这支不朽的连队。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